額濟納旗八道橋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緣部分。八道橋沙漠集“雄”、“秀”、“奇”、“險”、“幽”、“曠”為一體,是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和沙漠探秘旅游的 最佳選擇去處。這里有大漠日出的雄渾壯美和夕陽晚霞的絢麗色彩,更能零距離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妙意境。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西部,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達100多個。高聳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測的鳴沙,靜謐的湖泊、濕地,構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獨特的迷人景觀,每年吸引了上萬名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堪稱巴丹吉林“五絕”。受風力作用,沙丘呈現滄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觀。巴丹吉林沙漠占阿拉善右旗總面積的39%,相對高度200~500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峰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響徹數公里,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美稱。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布,有113個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達74個,淡水湖12個,總水面4.9萬畝,湖泊蘆葦叢生,水鳥嬉戲,魚翔淺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譽。沙漠東部和西南邊沿,茫茫戈壁一望無際,形狀怪異的風化石林、風蝕蘑菇石、蜂窩石、風蝕石柱、大峽谷等地貌令人嘆為觀止。生動記錄狩獵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巖畫,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巴丹吉林沙漠屬于溫帶干旱和極干旱氣候區(qū),氣候極為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僅40-80毫米,而蒸發(fā)量卻是降水量的40-80倍,光照強烈,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光照最充足、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夏季高溫酷熱,最高溫度可達38-43℃,地表溫度則更高,冬、春季大風強勁,是內蒙古地區(qū)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一年中大風天數可達60天之多。
水文資源
雖然氣候極為干旱,卻不是人們的想象的那樣沒有一滴水,巴丹吉林沙漠內有著許多的湖泊。據統(tǒng)計,在沙漠之中、沙丘之間,分布有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沙漠湖泊140多個,多以咸水湖為主,這些湖泊最深的可達水深6米以上,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兩個較大的湖盆,西部南北走向的古魯乃湖約180公里長,10公里寬,北部的拐子湖東西走向,約100公里長,6公里寬,湖濱地帶水分涵養(yǎng)較好。此外,在沙漠中還有多處泉水涌出,水質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飲用。更神奇的是,該地湖泊嚴冬也不結冰。
在廣闊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黃沙,星星點點的湖水,還有美麗的綠色,為沙漠平添了幾分生命的痕跡。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邊的蘆葦、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紙,梭梭、檸條、霸王、籽蒿、胡楊、駱駝刺是優(yōu)良的防風固沙樹種,也是沙漠中動物的食物。沙蔥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實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棗的果實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種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實富含維生素,可提取果汁、釀酒等。在沙漠之中還有多種藥用植物,鎖陽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貴的中藥材,而肉蓯蓉更有著“沙漠人參”的美稱。在這環(huán)境惡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綠色的植物生命外,還活躍著許許多多的沙漠動物,它們已經習慣了那里的酷熱、嚴寒與缺水,甚至身體的顏色也變得與沙漠相近,它們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動的風景。
植物資源
在廣闊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黃沙,星星點點的湖水,還有美麗的綠色,為沙漠平添了幾分生命的痕跡。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漠活化石胡楊樹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邊的蘆葦、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紙,梭梭、檸條、霸王、籽蒿、胡楊、駱駝刺是優(yōu)良的防風固沙樹種,也是沙漠中動物的食物。沙蔥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實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棗的果實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種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實富含維生素,可提取果汁、釀酒等。在沙漠之中還有多種藥用植物,鎖陽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貴的中藥材,而肉蓯蓉更有著“沙漠人參”的美稱。
在這環(huán)境惡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綠色的植物生命外,還活躍著許許多多的沙漠動物,它們已經習慣了那里的酷熱、嚴寒與缺水,甚至身體的顏色也變得與沙漠相近,它們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動的風景。
豐富的動物、植物資源與大量的硅、鋁、鐵、鈣等礦物資源使巴丹吉林沙漠不是什么“不毛之地”、“死亡之!保歉皇摹熬蹖毰琛,有著巨大的開發(fā)價值。
動物資源
在人煙稀少的內蒙古自治區(qū)巴丹吉林沙漠,這里居住著100多人,均以放牧為生。但是牧民談狼色變,晝伏夜出的狼群成了這里畜牧業(yè)的“天敵”。近年來,巴丹吉林沙漠里的狼明顯比以前多了,它們經常在晚上成群結隊地襲擊散養(yǎng)在野外的羊群和駱駝群,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僅僅3年里,巴丹吉林某牧戶已被狼咬死吃掉了300多只羊和近100峰駱駝。[2]
遼闊而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里快樂地生活著狼、鷹、狐貍、沙蜥、大雁、野鴨和天鵝等幾十種野生動物。近幾年來,由于巴丹吉林沙漠生態(tài)的改善和政府大力實施禁獵措施,巴丹吉林沙漠里的野生動物種群日益擴大。
沙漠新寵騾子
作為“沙漠之舟”,駱駝本是沙漠役力主角,但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騾子卻正在逐漸取代駱駝而成為沙漠新寵。
在巴丹吉林沙漠,沒有想象中的鈴聲丁當的駝隊,倒是有時會看到騎騾疾走的人。內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zhèn)巴丹吉林嘎查雖然38戶牧民家庭中有10戶有了吉普車,但只有集體出行或者運輸一些重物時才用,對絕大多數牧民來說首選的交通工具卻是騾子。
以前,沙漠里的騾子只是駱駝的配角,但現在就顛倒過來了,駱駝只有在騾子不夠用的情況下才啟用。以前使用駱駝主要是為了長距離旅行或運輸貨物,有了汽車之后,它就完全無用武之地了,作為使用頻繁的短距離旅行工具,它也被淘汰了,因為騾子比它吃得少,腳力好,走得快。
“駱駝,賣沒人要,自家用還用處不大,牧民越來越不愿意養(yǎng)它了!碑數啬撩癖硎,“騾子雖然沒有駱駝那么耐饑耐渴,但它兩天不吃不喝也沒問題,我們一般出門在路上也就走一兩天,所以養(yǎng)騾子騎最合適。”
消息